来源时间为:2022-02-23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
),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文章
总阅读
评论
1
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工作十大亮点!
2022-02-2309:59
来源:
原标题: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工作十大亮点!
新年新气象
科技勇担当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把
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
列为“十大战略”之首
体现了省委、省政府
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
向全省释放出要全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鲜明信号
为全面展示河南高校科技创新工作
充分展现教育的担当作为
省教育厅
推出
“喜迎二十大看河南高校科技创新”
专题报道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天
一起来看
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工作十大亮点↓↓↓
2021年,河南农业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努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实现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的汇聚效应,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努力夯实“双一流”创建科研之基,实现了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突破,迎来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
1
聚焦一流平台创建实现了高能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新突破
▲和省农科院牵头组建神农种业实验室
1.神农种业实验室挂牌运行。河南农业大学与省农科院共同牵头的河南省神农种业实验室挂牌运行,实验室将按照“立足河南、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总站位,以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为目标,实现在种业科技领域“顶天立地”,成为全球种业领域原创性成果的策源地、突破性品种的产出地、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枢纽、种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种业科技企业的孵化器。
▲河南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批复文件
2.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组建取得重要进展。在获批河南省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的基础上,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被列入省部会商重点议题,并被省委、省政府列入河南省种业提升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项目。
▲科技部副部长邵新宇、副省长霍金花一行来校调研指导科技创新工作
3.动物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获国家发改委立项。完成实验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被列入省部会商重点议题,获国家发改委立项建设,省政府已报科技部审批。
2
聚焦一流团队建设实现了创新团队建设的全覆盖
▲出台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
▲康相涛教授和团队成员进行家禽种质资源研究
▲王道文研究员和团队成员在观察黑麦生长情况
按照“目标引领、全面覆盖、交叉融合、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制定出台了《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着力解决团队“弱小散”问题,组建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以科研骨干为主体,研究方向相对稳定,目标明确、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科技创新团队。目前,全校已审核备案了自然科学类创新团队108个,实现了团队建设的全覆盖。此外,本年度学校入选中原学者1人、中原科技创新 1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3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3
聚焦一流课题凝练实现了国家级项目立项新突破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
▲2022年度国家科学基金启动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作会议现场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创历史新高。本年度河南农业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4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1项,立项数连续五年递增,获批项目数稳居全国农业高校第八、河南省高校第三。
▲河南农业大学两个重点项目入围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本年度,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稻、小麦营养品质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和部省联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方集约化农区氮素面源污染发生过程与调控机制”均成功立项,分别获批7500万元和7477.76万元。是学校历史上单体科研项目立项金额最大的两个项目,占本年度河南省获批农业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量的2/3。
3.纵向科研经费首次突破2亿元。本年度学校共组织申报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获批各类科研项目150多项,到账纵向科研经费2.1亿元,经费增幅超30。
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及时顺应国家科技计划组织模式的转变,进一步理顺科研管理思路,主动谋划,积极作为,以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改革科研组织模式,做实科研平台,做强创新团队,逐步破除团队“弱小散”现象,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面向河南省经济主战场和重大需求,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鼓励科技合作,梳理“卡脖子”问题,凝练“一流课题”。
4
聚焦一流成果培育实现了科技创新“立地”优势新突破
▲河南农业大学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
▲河南农业大学培育的小麦新品种豫农908喜获丰收
▲河南农业大学玉米团队选育的玉米杂交品种豫单9953及豫单132
▲河南农业大学水稻团队培育的再生稻
本年度,河南农业大学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河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中华农业英才奖1项。国审大田农作物新品种4个,“豫农902”、“豫单888”等一批小麦玉米品种成功转让,好品种、大品种产出加快,学校科技创新的“立地”优势持续加强。
5
聚焦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实现了科技创新“顶天”优势新突破
大批原创成果的持续产出,彰显了学校原始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发表影响因子10.0以上论文27篇。
▲王道文团队科研成果黑麦基因组的高质量精细物理图谱
王道文研究员团队绘制出世界上二倍体粮食作物中最复杂的黑麦基因组的高质量精细物理图谱,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Genetics》,研究成果解决了国际小麦研究领域长期悬而未决的一个难题。
▲康相涛教授团队构建的鸡泛基因组情况示意图
康相涛教授团队首次解析了位于27号染色体上影响鸡生长性状主效基因IGF2BP1的致因突变的分子标记,成果发表于权威期刊《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
▲杨喜田教授团队的侧柏根系响应切根伤害的机理模式图
杨喜田教授团队在侧柏根系生长与防御调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从时间尺度上揭示了切根后侧柏根系生长与防御之间的权衡及其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ofAdvancedResearch》。
6
聚焦产学研协同实现了农业科技创新与供给新突破
▲100 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合作备忘录签约
▲河南农业大学与郸城县签署共建河南现代农业研究院备忘录
▲河南农业大学与扶沟县签署校地合作协议
融入国家“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承办“100 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暨河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会议,与河南大学、省农科院、新乡市、周口市等单位签约“100 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合作备忘录,开启开放协同创新的新篇章。学校将以加入“100 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为新起点,以协同、创新、开放的姿态,不断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提升服务三农贡献度,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7
聚焦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搭建学校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
▲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暨第六届黄河论坛开幕式现场
▲科研合作与研究生培养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暨第六届黄河论坛,围绕“动物疫苗未来发展方向及其挑战”和“小麦族植物基因组解析及分子育种”等主题开展系列学术报告和研讨,签署“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筹)共建单位合作协议”和“科研合作与研究生培养战略合作协议”。论坛持续两天,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捷克、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以及国内农林高校、科研机构的35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形式作了专题报告。论坛全程网络直播,线上观看人数累计突破20万人次。
▲中意联合研究中心签约现场
本年度科技部和意大利大学与科研部举办的第十一届中意创新合作周成功举办,合作周开幕式郑州分会场由河南农业大学承办,学校与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大气污染研究所签约中意联合研究中心,切实推动了中意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
另外,本年度学校积极举办了国家自然基金河南片区会议、第一届全国泡桐学术研讨会、河南省农业机械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学校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
8
聚焦种业科技创新实现了农作物品种审定的新突破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证书
▲小麦新品种豫农804观摩现场
▲河南农业大学入选首批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
本年度,“豫农804”、“豫单888”、“豫单863”、“豫单1851”等4个小麦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审,“豫农902”、“豫单717”等11个小麦玉米新品种通过省审,品种审定数量创历史新高。扎实做好种质资源创新与保护工作,成功入选第一批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省政协“农作物品种的创新与种子安全”常委视察团来校调研,充分肯定了学校在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培育方面的成绩。
9
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了科技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
▲成立第九届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召开会议
1.扭转“五唯”倾向,改革科技评价机制,制定《河南农业大学学术贡献业绩考核办法》。
2.加强学风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修订《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完成了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调整学术委员会组成结构和增设专门委员会,设立校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转基因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和科学伦理委员会等3个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增强学术委员会学术评价和学风建设等职能。
3.规范科研行为,净化学术生态。出台了审慎选择科研成果发布平台的规定,发布《国际期刊预警目录》,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
10
聚焦服务能力提升实现了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突破
▲科研服务管理平台
▲信息平台建设
落实“让数据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的服务理念,以科研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提升学校科研管理水平,本年度完成了科研管理信息体系的招标与建设,建成了集